第一章:内容生产范式的四次演进

文 / 贝壳电商实验室
10年电商老兵|带过多个内容团队|AI改造派第一线实战人


在做电商内容的这些年,我见过无数品牌卡死在“内容产能”这道坎上。

起初大家觉得是团队不够努力,后来才意识到:靠堆人、堆时间,是赢不了内容战的。

真正的破局,是方法论层面的更新。换句话说,我们早就进入了“内容工程”的时代
这不是某个行业的问题,而是整个内容生态范式的彻底切换。

今天这一章,我就来复盘过去20年内容生产的四个阶段,顺带把我踩过的坑、迭代出的系统,全都摊开讲明白。


🧱 1.0 手工时代(2008-2010):靠人力硬凿,每条内容都“亲生的”

在这个阶段,内容=创作。没有系统,只有人(其他时间不知道,因为我是从08年进入这个战场的)

电商公司普遍配备的是“内容三人组”:

  • 运营出策划方向
  • 编辑写文案
  • 美工出封面图

一条图文的生命周期:选题 → 写稿 → 审稿 → 配图 → 排版 → 发布 → 再手动丢去微信群或邮箱。

典型特征:

  • 没有结构化模板,完全靠“感觉”产出;
  • 成本高,一条内容可能要2小时甚至半天;
  • 内容碎片无法复用,一发完即沉底。

📌案例真实还原:
我2011年帮一个家居类独立站组团队,当时6个内容编辑,一天拼死出12篇图文。
节假日流量高,但没人上班,内容断更成常态。老板总结:流量不是抢不过别人,是内容没人做了。


🔧 2.0 工具时代(2010-2020):Canva 和 稿定 们开启“低门槛美术革命”

Canva、稿定设计、创客贴、小蚂蚁H5 等工具一批接一批上线,设计+排版的门槛降到鼠标级别。

你只要懂拖拽,能复制粘贴,就能搞定一张“像样的图”。

很多中小电商团队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内卷内容生产节奏,比如:

  • 日更5条 → 10条 → 20条;
  • 内容分类上也逐渐细化(种草、对比、优惠、场景图、爆款推荐等);
  • 部分人开始用“内容模版”来批量出内容(比如PPT图改文案就发新图了)。
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

  • 内容风格开始混乱,没有VI体系;
  • 同一品牌下,不同编辑写的文案完全不像一家人;
  • 工具虽然多,但流程未打通,重复劳动依然很多。

📌一句话总结这个阶段:
你可以做得快一点,但你做不出体系。


⚙️ 3.0 半自动化时代(2020-2023):自动化打通了流程,但创作能力没提升

这个阶段,我们迎来了两个关键词:

  • 自动化:Zapier、Integromat、Airtable、Notion API;(现在中国市场有了扣子)
  • 协同化:多人远程共创,内容云端共享。

我亲自组过一个系统,把以下流程串起来:

表单收集选题 → Airtable分配任务 → 内容AI初稿生成 → 多平台定时发布 → 数据汇总回流

听起来很高级,但很快我们发现,它只解决了“人传人”的流程问题。真正的内容质量,依旧靠人扛。

更尴尬的是:

  • 每个平台都要人工“润色”,无法一稿多用;
  • 自动化平台成本高,一个团队每月订阅+运维成本近$200;
  • 如果内容素材本身质量不高,自动化只是“批量发布垃圾”。

📌一个痛点对比:
传统结构下,一个内容从写作到上线需要4小时;
用了工作流后,变成了1小时;
但转化率、收藏、私信增长率却没有变——说明我们优化的是表面效率,而非结果效率。


🤖 4.0 全智能时代(2024~现在):AI让内容进入“配置生产”阶段

2024年开始,我的重心彻底转向一件事:“AI能不能成为内容工厂里的流水线?”

答案是肯定的。

我们现在的内容系统,已经像一座“工厂”一样运作:

  • 输入:一个商品链接 + 人设定位 + 场景关键词;
  • 中台处理:结构拆解 → 文案重写 → 素材匹配 → 关键词融合;
  • 输出:多种平台格式(小红书爆款模版、抖音图文脚本、图文卡片、站内详情页描述等)。

一句话总结:写内容=配置内容

你不需要再从0写一篇文案,只需要告诉系统几个变量,它自动给你成品。


✅ 实操落地建议:你现在就能开始的 3 件事

为了让你不只是“知道”,而是能“马上动手”,我列了三个立马可做的实操建议:

① 搭建品牌内容“原子库”

你需要一个自己的“内容零件库”,包含:

  • 常用话术、品牌Slogan
  • 图片素材(场景化、产品图、情绪图)
  • 关键词黑名单(不许出现哪些词)

作用: 提升内容一致性,让AI生成内容时不跑偏。


② 统一内容格式与模板

确定几个固定结构,如:

  • 标题模版:「[产品功能],原来可以这么[好处/场景]」
  • 小红书模版:3段式写法(钩子句-细节-结尾call to action)
  • 抖音模版:3图+1话题+1标签组

作用: 让每一条内容都有“工业生产感”,可以量产,也可以快改。


③ 从一个SKU做“5平台联动内容”

拿你主打的一款产品,试试用这套逻辑产出以下内容:

  • 小红书:产品种草/买家秀类图文
  • 抖音:图文带话题/短剧情脚本
  • 视频号:精简版口播文案+封面图
  • 官网博客:长篇深度文章(SEO向)
  • 亚马逊/TEMU:优化后的商品描述+五点卖点

测试目标: 看看你从1条内容开始做联动,是不是比以往轻松+高效+爆量。


📍下一章预告:
我们将拆解内容系统化背后必须突破的三大悖论(数量 vs 质量、标准化 vs 创意、效率 vs 成本),以及我们是如何一步步用AI工作流实战打穿这些限制的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Review Your Cart
0
Add Coupon Code
Subtotal